2015年3月10日星期二

心夜來潮-旺中潮

看到Instagram上廣傳的一間小店,不禁有點好奇想一試
你大可以質疑每日有數十數百家餐廳的食物照片
我何解只對它有興趣?係咪去左食野就寫篇鱔稿出黎扮?

那我會回答:「沒什麼,只是難得看到有中菜,對我胃口的。」
而非偽文青咖啡店或是富貴高級食府,不是抄來抄去集各家之大成的食肆
菜式亦是特色的地方菜,不單是潮汕菜,還不局限於打冷
看到其他食客所吃的並非碟碟滷水冷菜,而是碗碗冒著白煙的熱食
若是喜歡吃這樣的,總覺得發掘到清泉了吧?

店外架設數張枱櫈,小店也有大牌檔的露天風情
只是因為這附近像是商廈,照理應該不能佔用這些範圍
問過老闆,原來店方跟大廈業團談好細節
晚上約七時後就可以開檔,直至早上,避免上下班時段
這正合此店,店面小不能招呼太多客人
而且作為營業至凌晨三時的深宵食堂,做宵夜時段俾食客悠悠閒閒吹吹水

餐牌好像全店只有兩三份,而一般給客人的就是這張小小的傳單
傳單?點夠位放食物選擇先?淨文字?
非也,圖文並茂,只是新開業試水溫,店方提供十數款菜式
雖然沒有太多款式,但讓人感覺是重質,不重量,款款充滿潮汕氣


環境不算十分闊落,剛剛好不太擠的感覺
周邊清潔整理,也許是因為才新開張吧
裝潢總有中式茶寮的模樣,新傢俱還有點點木香,自然不嗆鼻
牆壁並非油上漆油,也沒有貼上牆紙牆貼,反而是砌起一塊塊灰調石磚
放眼看去,有如古代劇中的場景,古色古香,富有風味

「小二,黎碗陽春麵!」

自家製XO醬是我最喜歡的一款醬料!
辣椒香辣醒胃不在話下,稍稍滲出的鹹鮮更是迷人
舀起看看就可以認出小小的魚乾,嚼感有趣,越嚼越香
鹹得溫和,不會太過重濃,配上辣感則叫人欲罷不能,不停地加醬
這盅一揭起已經剩下少許,大抵是最受歡迎的一款:^)

自家製蝦乾醬則是有如蝦醬的鹹香滿溢
但入口卻沒有那種黏黏稠稠的漿口感
裏頭微碎微粗質感頗帶咬口,食落亦唔會好油膩

自家製辣椒醬香辣不嗆,說到麻感則不重
自己舀的,隔去大部分油份,入口不算油膩又沒有溢味
辣椒碎成泥蓉狀,不叫滑順,減少膩度
夾有辣椒皮及辣椒籽的略粗,質感絕不單調

正宗汕頭手打牛肉丸 $28

常常吃到混入太多粉漿的牛肉丸,滑稔軟爛,沒有嚼感
就算是聲稱「手打」的,也會一夾即分,毫無彈性
老實說在這家新張的小店品嚐牛肉丸,我還是不抱太大期望好了
一切要待嚐過之後才揭曉……

牛肉丸飽飽滿滿的,用筷子夾起已覺得紥實
心諗:「今次睇黎冇死掛?」
原粒不分直入口中,想要咬下的一剎,卻是滾到另一邊
終於噬到,彈牙得教人想起周星馳主演的食神當中,牛丸在桌上瘋狂彈跳
儘管冇瀨尿,但是爽口蹦彈得可以用黎打番場波!

牛肉肉香清新突出,沒有腥味,調味剛好
質感有點粗鞋,手打家常感顯現在此
亦由此吃出沒有加入一大堆讓其塑形滑溜的粉漿

美中不足的是形狀並非粒粒相約,主要是圓圓球體,但有時吃到扁身的
我相信不少顧客也會接受這點手工造的差異,畢竟人手不是機器
只是總有極高要求的,會認為這是太過參差,難以接受

湯底沒有太多太厚的浮油,但當然是有少少
食味尤像平日的牛丸湯,鹹鹹的
其後漸漸滲出肉味、極淡的胡椒及芫茜香氣

手工捻面猴(小) $28(大) $38

大概是名堂最富有特色的一道潮汕小食
源於以前當地人通常把調皮小孩比喻成猴子,取其活潑為共通點
捻面,不用細想也知道是捻小孩子的臉蛋之意
捻面猴當中就有片片麵疙瘩,用手輕捻輕掐塑形,配上各式配料同食

配料堆成小山,滿滿得盛得快要傾出,大方闊綽
款式多得要花點時間數清,約有魷魚仔蝦米、冬菇、菜脯、肉碎及蔥花
海鮮風乾過後濃濃的鮮味以及鹹香,配上冬菇的稔清及菜脯的甜脆
不能少數肉碎的嚼勁及蔥花的清新,種種配料互相補足
不只有味道上的對比,還有質感上,韌、稔、嫩、脆及粉,可是不能小看的

捻麵原來是如此的透薄,吹彈可破
麵香淡清,只有細心咀嚼之下才會稍稍露面
手工製作的捻麵仍是一如牛丸的形狀不等,每片厚薄不勻比較有質感對比
滑嫩不粉,沒有浸得太久的淋爛化開,入口更能保留少少軟韌
若要一嚐真味,大概要忍住手,用隨餐附上的新匙,先試過才加調味

菜茶(小) $28(大) $38

有聞菜茶又名男丁茶,可是就覺得沾不上邊
比起蔬菜,肉類似乎更能代表男性……莫非這個菜茶是另有典故?
原來源起於海陸豐地區於農曆正月初十至二十的男丁節
作為慶祝活動,節日期間各家各戶邀請街坊鄰里去吃菜茶
這麼說來,也可以稱其為節慶食物吧?

繼剛才的捻面猴,菜茶又是豐盛足料的一大碗奉桌
魷魚乾蝦米豬肉……吃著跟上述提及的雷同
只係呢個就多加臘腸、炒米以及花生,比起先前的更為香口惹味
臘腸韌實甜香,食落又唔會好肥膩好多脂肪粒
炒米微微帶脆,吸收濕氣後又會轉化成香糯煙韌的感覺
加上脆脆又香口的花生,確實是過口癮之選

  
菜茶名副其實是蔬菜為主的,予人健康不膩的印象
所用的蔬菜不單一款,常見的莫過於生菜荷蘭豆,清甜帶爽
當然各家人做法有所異,豐儉由人,款式變化在此不盡錄
另外加入稔軟半透的粉絲,可口不淋爛,添加層次

不用擔心會太過乾身,有如食脫水零食似的
菜茶會加有帶清微胡椒香的骨湯,鮮而不油,還附帶鹹香
所之我說炒米會吸收到水氣而變軟,別想著仍是硬脆香爽

服務可說廚房頗有效率的,且頗有家庭感覺
小店開業一個月還未到,晚上已經人流湧現,店內熱鬧個不行
每桌所點的菜餚不一會就上桌了,不會因客多而衍生要等半個鐘或以上的危機
但有時候職員會忘掉顧客隨口的要求,例如單叫飲品而沒有一次過長長下單
綜觀而言,沒有聽到或看到有送錯餐,甚至乎爭吵的場面

這次無緣吃到小米餃了……
事關下單時聽到不少食客都有點到,店方則指還未蒸熟
見他們都是一班親友光顧,需求應該不少
我還是先不跟他們搶餃,而且晚飯後約了朋友見面,也沒啥時間再等
走到店外才見到大大的蒸架,問過老闆請他打開讓我拍一拍照
或者下次深夜再來潮一潮至品嚐吧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